糖友园地
家里有糖人?看看你是合格的糖友家属吗
名医点评
医学博士、妊娠糖尿病专家 奚水医生:
糖尿病不仅是躯体的疾病,也是心理疾病,更是社会的疾病。患有糖尿病固然会给生活带来影响加重经济负担,但是科学而严谨的管理完全可以做到高质量的长期生存。家人不仅仅需要在心理上关心安慰糖友,更要多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和急救知识才能实实在在地给于帮助。糖尿病不可怕,可怕的是自我放弃。
之前小编有提到,在中国已经有1.5亿的糖友。也就是说,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认识一个糖友,这个人可能是我们的亲戚朋友,甚至是关系更为亲密的父母,姊妹兄弟,孩子,爱人。
我们都清楚的知道:一旦得了糖尿病,那么它会陪伴我们终生。糖友们“控糖”的道路是漫长的,甚至是艰辛的。走在这条路上的他们难免会孤独,脆弱,病情反复的他们甚至会放弃,绝望…….那么面对这样的他们,我们能够做什么呢?
了解糖友心理
人在生病的时候总是脆弱的,不管这个人平时是多么的坚强独立,生病的人仿佛回到了幼年时期的我们,会感到害怕,想要有人依靠,甚至连生活的自理能力都消失了,需要我们的照料。也就是说,生病的人是需要我们的照料,支持,关心以及陪伴的。而因为糖尿病的终身性,患病的“糖友”们更加需要我们。
我们知道,除了1型的糖友们,大多数的2型糖友基本都是中老年人。这些人当中,岁数大的他们本想安度晚年,可是现在一面要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,一面又要怕拖累子女(我们知道,如果糖尿病没控制好出现并发症,那么将会带来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),心情可想而知;剩下的糖友,本该处于壮年的他们,可以说是上有老,下有小,甚至有可能是家里的顶梁柱,如今却被贴上了“糖友”的标签,愤怒与绝望可想而知。
做最坚强的后盾近来国外研究显示,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1.8%~60.0%,为普通人的3~5倍;国内的统计数据也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26.0%~38.0%,是正常人的5倍。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复发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8倍。
所以,作为朋友,子女等等的我们能够给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,更要及时的给予关心,陪伴以及支持,不要让糖友觉得是我们的负担,我们可以是他们的最坚强的后盾。纵然“控糖”的道路,漫长而又艰辛,我们也会陪着他们一起走下去。
帮助提高糖友的依从性 做医生的好助手
我们知道,事实上想要管好糖尿病,依靠的只能是糖友自己,医生只是告诉我们控糖的方法,而最终是否能够做的好,做的到,那就要靠糖友自己了。所以,在日常的生活中,我们要做医生的好助手,帮助监督糖友的饮食,运动,还有用药:饮食要少食多餐,低脂低有高纤维;每天要按时的运动;胰岛素要按时打;口服药要按时吃;空腹餐前餐后的血糖要按时的测量,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合格的糖友家属应该做的事情。
而且,有的糖友可能会因为病情的反复,血糖忽高忽低,一次检查结果的不理想而心情低落,甚至是有了自暴自弃,听之任之的想法。这个时候,更是需要我们的鼓励与与安慰。
此外,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,有些糖友因为心里的恐惧亦或是逃避心理,总是不按时去医院复查,我们知道,糖友至少每三个月去医院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,这一点至关重要,以及为了预防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等的检查就是必不可少的。这个时候,就轮到我们上场了,软硬兼施的也要让亲人们去医院检查,哼哼~
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, 关键时刻救亲人
因为服药和注射胰岛素的糖友,很大部分的糖友都遇到过低血糖的症状。低血糖的糖友,会出现出汗、心悸、饥饿、焦虑、紧张等症状,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改善,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低血糖休克,危及生命。这就需要在一旁的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判断亲人的低血糖症状,并及时的采取措施,给亲人一杯糖水,一块糖等等。
此外,我们也可以和家人一起了解一些糖尿病的相关知识,在这一点上,小编不得不说,国外确实做的更好一些(亲们别打我,小编在说事实)。在国外,如果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,那么他的亲人除了陪糖友检查之外,还要一起接受健康教育,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,胰岛素以及各种口服药的作用,还要掌握一旦发生低血糖意外需要怎么做的基本方法呢,甚至是这些糖友的子女要为自己的父母填写随身携带的健康卡,上面除了写有基本信息之外,还要注明:如果我突然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,请立即给我灌一些糖水或甜饮料,如在5分钟内我仍不清醒,请迅速送我到医院治疗。这样,可以有效的避免很多杯具的发生。
你的陪伴 他离不开
我们说“控糖”是一场持久战,想要获得胜利,糖友家人的陪伴必不可少。国外研究表明,家属同步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自觉性,对血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。忙忙碌碌的都市生活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现状,但是,小编还是希望亲们能够拿出一点点的时间来关心一下身边的至亲,即使不像是我们文章中说到的那么多,只是一句简单的安慰,相信对于我们的家人也是一个莫大的支持,因为你的陪伴,他离不开~